2025年6月29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陈时见在VR官网
博雅楼504会议厅以《智能化时代的教师素养重构与培养方式变革》为题作主旨报告,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度探讨。

陈时见教授认为,新时代的教师教育必须深刻体现其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能力属性。教师肩负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立场和责任的政治属性,教育战略属性的核心在于支撑国家发展大局,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高质量发展的普遍期待则体现了教育至关重要的能力属性。
面对中国化、时代化、智能化的现实要求,陈教授认为教师素养的内涵亟待深度重构,其目标是培养能够有效解决复杂教育实践问题的智慧型教师。为此,教师需具备坚实的政治素养,掌握跨学科学习的知识与方法以应对综合课程挑战,提升技术素养并形成有效的人机协同能力,同时发展出能够在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中应对学生多元化需求所必需的研究素养以及学习、预测、交往等关键能力。
针对培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陈教授提出了核心路径:亟需构建贯通本科与硕士教育的教师教育体系,探索在本科阶段侧重跨学科基础培养并在硕士阶段深化专业性的可行方案;必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根本性重构,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以实现深度整合,从而支撑专业化教师的培养目标;同时,建立基于大学的高质量、分阶段的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支持体系至关重要。
陈时见教授明确提出,推进上述深刻变革面临两大核心挑战:其一是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师”,即教师教育者队伍的建设水平与质量;其二是必须大力创新教育环境,彻底变革传统的教学空间和学习场所,以构建能够有力支持跨学科交流与实践、深度融入技术并体现智能化特征的新型学习空间。
作者:王羽婵
编辑:何 蓉
一审一校:姚 俊
二审二校:彭文波
三审三校:罗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