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29日,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本次会议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心理学”为主题,旨在探索AI技术发展背景下社会心理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服务社会发展贡献智慧。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心理学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共计8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

(图1:会议海报 来源: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图2:开幕式与会人员合影 来源: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大会开幕式于28日上午举行,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会长佐斌教授主持。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本届年会隆重拉开序幕。会议规模盛大,共设置12场主旨报告、52场专题论坛、36场口头分组报告、4场硕博论坛、6场展贴报告、1场会刊介绍活动与2场圆桌论坛。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刘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力教授指出,在AI深度重构社会心理图景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学界必须主动回应历史性命题。本届年会以“AI技术与社会心理研究融合”为支点,践行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术使命,与会专家通过前沿研讨凝聚共识,必将为学科创新引擎赋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心理学战略支撑。

(图3:刘力教授致辞 来源: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
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专题论坛、口头分组报告、博硕论坛与展贴报告相继登场。与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跨学科之法和多元视角,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社会心理学核心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碰撞。
VR官网
心理学研究生李素莹受邀参与“短视频使用的心理与行为后果”分组口头报告,并以《越焦虑越刷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就业焦虑与短视频成瘾关系研究》为题作报告。报告围绕刷屏成瘾问题,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同情和坚毅水平的创新视角,引发与会者对心理保护机制的深入探讨。

(图4:李素莹参与会议 来源: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图5:李素莹作报告 来源:本人提供 )
大会特色环节聚焦“新时代社会关系变迁”与“AI-传统文化融合”两大议题,学者通过跨学科对话深化心理学与人文社科的交叉研究,彰显其现实指导价值。

(图6:圆桌论坛 来源: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
29日下午,本届年会闭幕式如期举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管健在闭幕致辞中阐明,会议期间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有力支撑了社会治理、教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图7:管健教授致辞 来源: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作者:李素莹
编辑:何 蓉
一审一校:姚 俊
二审二校:魏勇刚
三审三校:罗 庆